从2014年7月开始,南京主城部分小区就开始试点投放旧衣回收箱。很多市民都会将自己不用的衣服放到这个箱子里,希望有机会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有的人还特意将放的时间长积了灰的旧衣服洗干净,叠好再放进去......因为反馈出奇得好,随后回收箱就开始大面积推广。
为了有序管理,南京市对进入此行业的企业进实行了“备案制”。但不久后就有热心市民发现,在他工作的南京江宁区某小区,每隔 4 天就会有一辆白色的大通汽车在小区各个旧衣回收箱前停留,把居民放在里面的旧衣服打包带走。
目前南京 90% 以上的小区都有了旧衣回收箱。这些回收的旧衣服最后去了哪里,却无人说得清楚。
经过调查发现,出现在市面上的回收箱有多家企业,其中有一家环利美科技公司引起了记者的怀疑。该公司没有做过备案,却长期以来打着公益的旗号回收大量衣物。
记者曾致电客服热线,但长期处在无人接听状态。查看该公司公众号,发现有多篇文章都是关于“扶贫、助老”的
而很多社区物业为了支持爱心活动,也是义务帮忙,没有收取费用就同意摆放了。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和该公司区域负责人陈某,取得联系。对方表示:衣服回收以后捐到学校、敬老院或者社区里的低保户。但回收的衣服真的只用于捐赠吗?
当记者随机去往该公司某仓库查看时发现,有工人在对回收的衣物进行拆剪。这时陈某才承认,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公司正常运作,没办法做到“纯公益”。
他们会对回收衣服进行分拣,大部分作为资源回收,制成抹布或者劳保用品。但成色较新的衣物如何捐赠,已经捐赠去了哪里,对方无法给出凭证。目前,城管部门将依法对其进行清理。
意外的是,在3月4日,环利美科技有限公司在公众号发布了一则重要通知,针对之前的报道存在的疑问和问题,进行解释和处理说明。
难道所有衣物都被用作非法途径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以占据了南京旧衣回收半壁江山的,江苏利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例。
作为首个在南京开展旧衣回收的企业,目前已设置 2000 多个回收箱,其回收量也相当大,几乎能堆成一座小山。那他们回收的衣服都到哪去了呢?
回收后的衣物会被运到分拣车间,有数十名工人对这些衣服进行分拣。一般8成新以上的衣服可经过清洗、紫外线消毒,再由志愿者分类、打包用作慈善。
衣服打包好后,如果有养老院或慈善机构需要衣服,只需要一个电话就可以把衣服送过去,如果地方远的就邮寄。还有就近投放在城市各大小区的“爱心衣橱”里,让有需要的人免费取用。
有数据显示,在回收的旧衣物中,只有8%左右的衣服可以清洗后捐赠出去。不能被捐赠的衣服会按照材质、颜色分开。纯棉的衣服分块、打包,给下游企业加工成抹布;化纤、混纺的衣服则可以运到开花工厂,开花后纺成纱线,最后再制成手套、汽车的内外饰、窗帘、保温棉等劳保用品。
站在循环利用的角度上来说,大规模的公司对捐赠和再利用处理的相当到位。但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我们还能够最终靠以下途径进行捐赠,以确保流入正规渠道,物尽其用。
1.到政府部门或公益机构,各义工捐献点进行捐赠。能够得到精准的扶贫地址,让爱心值达。
2.昆明青基会:红色的旧衣回收箱,是共青团昆明市委、昆明市青少年发展基金设置的。箱体上面印有“1+1(家衣)等于爱”的字样。
去向:一些较新或保暖效果好的衣物,经过清洁、消毒,会捐赠给贫穷的地方,捐出去的旧衣物占20%。另一部分不适宜捐赠的衣物,则送到环保公司变废为宝成为汽车脚垫、大棚保温棉等,为建立资源节约和资源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3.创爱工作室:绿色箱体,且印有“创爱工作室”字样的旧衣回收箱,是由红河州元阳县泰位爱心工程服务中心投放。
该中心是元阳县民政局批准成立的一家以开展爱心公益活动为目的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目前该中心的回收箱进入到了昆明市的110个小区。
去向:6成新以上的,按年龄和男女分拣出来,消完毒送到寻甸、富源、元阳等地的一些贫困山区和小学。能够送到山区的衣服仅占其回收衣物总量的10%,捐赠不了的90%衣物由官渡区小板桥的一家回收站回收处理,浅色的制成棉絮,深色的制成大棚保温棉。
4.飞蚂蚁:是和阿里巴巴旗下的闲鱼合作的,旧衣环保综合平台。为了公益处置闲置衣物,充分的利用环保,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开通了免费上门取衣服的服务,只要登录公众号预约即可。
去向:山区捐赠(蚂蚁公益)、环保再生、手工艺品加工、义卖或出口保持可持续流转。
注意:如果是政府部门设置的公益回收箱必定会有公司名称,也会用座机做监督电话。如果是公益团体组织,也应当标明组织的名称。如果回收箱没有这些关键信息,否则就没办法确定是不是是合法的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