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他:日本出生美国读书后成中国石油之父48岁自杀后妻子没哭

作者:今日直播nba直播老鹰 时间: 2024-02-06 05:51:45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假如没有石油,也许工业时代就不会诞生,至少不会那么迅速地发展。因为,汽车、火车、轮船,甚至是飞机,石油都曾是它的最重要燃料。如今,即便是“电车”开始快速地发展,核能也突飞猛进,但石油,做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仍将长期占据历史舞台。

  在中国,我们的工业之所以比较落后,虽有诸多历史原因,但跟石油的开发晚、技术落后有很大关系。说起来,“石油”这个中文名称还是由北宋科学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但我国的石油开发却相当晚。

  长期以来,中国被认为是一个贫油的国家。建国后,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分析了中国的地质条件后,深信在中国藏有丰富石油资源。在他的地质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开始大力开采石油,石油产业开始全力发展。但对我国石油化工业贡献最大的科学家却另有其人,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石油之父”的萧光琰:他在日本出生,在美国读大学并成博士,30岁回国,48岁自杀后,妻子没哭……

  萧光琰(yan)被认为是超级富二代。他祖籍福建省福州市,但却于1920年出生在日本东京。关于他父亲的资料不多,有说他曾任民国政府某部部长,后长期侨居日本,办企业。能确定的是,萧家拥有千万资产。因此,萧光琰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住别墅,坐豪车,有佣人侍候饮食起居,妥妥的一“贾宝玉”的存在。

  不过,萧光琰可不是那种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他自小聪慧绝伦,并且被父母寄予厚望,长大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他一直受到的都是很高端的教育,9岁时就熟练掌握了中、日、英三种语言;12岁那年,他被父亲送进东京的一家顶尖私立中学读书,其前程不可限量。

  1934年,萧光琰初中毕业。其时,中日关系已经跌到冰点,两国之间的大战似乎一触即发。在日本,排华情绪也很严重。鉴于此,萧父就关掉了在日本的企业,处理掉财产,全家前往美国。

  然而这次迁居很不顺利,萧家一直折腾了三年才定居下来,搞得萧光琰荒废了三年学业,高中一年也没上成。不过天才就是天才,生活稳定住后,萧光琰便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美国坡蒙纳大学,令人刮目相看。在大学他成绩优秀,毕业后被导师推荐进入芝加哥大学。仅用了三年,24岁的萧光琰便拿到了芝加哥大学的化学博士学位。之后,他留在了芝加哥大学任教。

  1947年,萧光琰任芝加哥大学冶金研究所研究员。同年8月,他又到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担任化学师。当时该公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固定床单铂催化重整装置,用此装置可生产芳烃和高辛烷值汽油,这项技术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自此,他如鱼得水,凭着自己的卓越才能,连续4年获得美国石油业最高荣誉“石油金质奖章”。此时的他,可谓志高意满,拿着丰厚的年薪,享受着超高的荣誉和待遇,成为业内令人羡慕的人物。

  萧光琰还在事业辉煌之时收获了爱情。对方叫甄素辉,也是一位大家闺秀,其父曾做过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后来被派往美国为国民政府做侨民工作。甄素辉不仅姿容出众,而且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只是她自幼长在美国,因此汉语说得不好,但这毫不影响二人的甜美爱情。萧光琰年纪轻轻就事业有成,爱情幸福,此生夫复何求!

  然而萧光琰还不知足。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回到中国,为祖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出一把力。因为他深知,自己虽然出生在日本,成才在美国,但身上却流淌着华夏人的血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炎黄子孙!于是他的机会来了。

  1950年,新中国百废待兴。尤其是工业,正在筹备发展,对各方面的人才求贤若渴。

  萧光琰当然也不例外。虽然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他深知这一个道理。因此他花费了数千美元购买了翻印器材,用了一年时间,收集、整理了许多重要资料,意欲回国在石油化学工业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在回国的问题上,其新婚妻子甄素辉开始是不同意的。她说她汉语不好,自己在中国又没有亲人,萧光琰的家人也都在美国,他们回去之后能适应吗?还有,他们夫妻的父母都有背景,回去后会被认可吗?

  但萧光琰心意已决,学成知识报效祖国,祖国怎么会拒绝呢?你不回,我一个人回!最终甄素辉让步了。然而当萧光琰夫妻回国时,却受到了美国人的阻挠。美国人有一特点,就是好“霸占”人才,面对一个在石油方面的杰出人才,世界顶级专家,他们岂能轻易放走他?因此美国以萧光琰“掌握国家秘密”为由,禁止他出镜。

  当时的钱学森等人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不过萧光琰还是很幸运的。毕竟他不像钱学森那样,是研究原子能或者“武器”的,不太敏感,因此他还是想尽一切办法,绕道香港,比钱学森早5年回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祖国。

  1950年12月,萧光琰夫妻携带着装满图书和资料的20个大大小小的行李箱回来了。说来令人感慨,萧光琰在日本出生,在美国成名,如今30岁了,还是第一次踏上故土。按说,他对中国不可能有感情,可是当他踏上祖国的土地时,却有种亲切之感,有一种我终于回来了的感觉。这的确不可思议,让你不得不承认“血统”的魅力。

  回国后的萧光琰很干脆,中国没有他什么亲人,因此也不必寻亲访友,那就直接工作吧。当时他没选条件相对较好的北京,而是直接去了中国石油的“前线”,即中科院在大连设立的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可以说到基层工作了。

  甄素辉对丈夫很支持,你说去哪就去哪。她是个能放下架子的人。既然丢下了美国的豪宅、轿车,那就入乡随俗吧。

  于是萧光琰便甩开膀子开始干了。他拿着120块钱的月薪(这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是比较高的收入了,但还比不上在美国收入的十分之一),坐公交上班,但他的心里是快乐的。他曾说,我是回来建设祖国的,而不是回来淘金的!那时中国石油业正处在起步阶段。李四光的团队在前面勘测石油,萧光琰的团队紧跟着在筹建炼油厂。全国上下都在高速前进!

  萧光琰潜心钻研学术,在短短的一年半内,就写出了15篇重要论文,比如《页岩油的催化裂化》等,都是经典,这些都成了中国石油化学的奠基之作。

  当时中国的石油工业还处于相当落后的水平,大家都不知道用哪种催化剂来炼油。就在这时,萧光琰提出采用铂重整技术,用铂当催化剂,铂虽然贵,但催化效率高,收益也高,当初美孚石油公司就是这么搞的。萧光琰不仅将当时国际先进炼油技术带回国内,还有自己的新创造。

  后来北京石油炼制所成立后,接着进行了铂重整中间放大试验,也很成功。一直到1960年代,我国都用这个技术创建大型的工业生产装置,成为当时中国工业战线上的“五朵金花”新技术之一。

  萧光琰还在我国首次开展了天然硅酸铝的催化裂化性能评价研究,后来得到普遍引用。1961年,萧光琰在青岛成功创造研制出了生物催化技术,而西方国家则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做生物催化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正是因为萧光琰,我国在生物催化领域整整领先西方发达国家30年!

  1964年,大庆油田在制取航空油和低凝柴油时遇到了重大难题。萧光琰又挺身而出,几乎凭一己之力发明了超高转化率的催化剂,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就攻破了这个大难题。萧光琰在石油生物方面的造诣很高,可以说在中国的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中有奠基人的作用,因此他也被称为中国石油之父。

  1951年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思想改造运动,再加上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中美两国敌对很严重,因此从美国回来的专家大都成了被关注的对象,自小在外国长大的萧光琰更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怀疑:他在美国生活条件那么好,为何要回到贫穷的祖国?他回中国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萧光琰感到了人们对他的疏远,甚至是敌意的目光。这让他非常苦恼。在一次批判会上,他甚至大发脾气,气得把眼镜都摔了。为了反抗,他甚至曾用脑袋撞击暖气片。

  他对中国的思想改造运动难以理解,于是就学美国人的做法,罢工。有时候,他连续几天不去上班,闹情绪。这就更让革命群众对他有意见了。

  还有,萧光琰因为在美国生活惯了,回来后会带来一些大家感到奇怪的生活方式。比如他穿西装,戴金丝眼镜,头发吹得一丝不乱,衣帽很讲究,爱听音乐,喝咖啡,家里老有糖果,还喜欢打网球,甚至跳舞等,人们认为这是崇洋,是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都来嘲讽、攻击他,这都令他非常不舒服,他就和群众有了不少抵触情绪。

  这严重影响了萧光琰的工作,搞得他经常失眠,不得不靠安眠药睡觉。妻子甄素辉看在眼里,难过在心里,就想尽一切办法安慰丈夫,让他好好工作。

  思想改造运动终于过去了,研究所的领导也对他进行了道歉。于是萧光琰马上振作精神,开足马力投入到工作之中。此时他的女儿洛洛(萧洛莲)也出生了,这给他带来了很大乐趣,他便把一切不开心忘到脑后了。

  1956年,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成立,希望萧光琰到那里工作。可萧光琰认为大连更适应他,于是就继续留在条件较差的大连。对这一点,妻子也没有抱怨。萧光琰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突飞猛进。

  然而仅过了两年,1958年底,萧光琰又被特殊关注了。那时全国都在搞大“跃进”,大炼钢铁。不少农民都盖个土炉子炼钢,其实他们的炉子都太小,有的就跟灶台差不多大,根本炼不出正经东西。在大连,甚至会出现了大学生炼钢的现象,他们也比农民高明不了多少。萧光琰就亲眼见到一些大学生用耐火砖垒个炉子炼钢。其实,这些炉子好多连铁都熔化不了。

  讲究科学的萧光琰对这些现象自然是不能容忍,于是就对他们提出严肃的批评:炼钢不是工厂的事吗?这要有专业相关知识,要有特殊设备,要有预算的,炼钢也得有很高的温度才行!哪能随便垒个炉子就炼?他的这些言论当然就惹恼了一些人。

  还有一次,他回家时,发现院子门上的铁门闩没有了。一问,才知道有群学生把门闩拿走炼钢了。这把他气得哭笑不得。做事向来认真的萧光琰怎么能容下这些事情?

  后来他还看到一些夸张的新闻,就非常生气,比如粮食能够达到亩产十几万斤等。还有一次,有人为了夸大科研成果,宣称在毛笔帽上刻个洞,接上自来水,就会发出能洗碗的自制超声波。这也太不尊重科学了!萧光琰对这些都很反感,这就更加得罪了一些人。

  前面说过,萧光琰回国时带了许多科技方面的资料书,这是他花费不少钱买来的。后来他发现研究所里的图书馆藏书大多已经过时,技术落后了,于是就打算将自己的图书交给图书馆,让大家共享。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当然高兴地答应了。萧光琰的图书占图书馆的分量很大,大家从中得到了很大益处。

  不过这件事给他带来了不小麻烦。因为他往图书馆送图书时,管理员对他说,图书馆不会白要他的书,会折价给他一些钱。

  萧光琰不懂人情世故,不明白这都是客套话,自然就答应了:“你们看着办吧,象征性给点就行。”按说这也正常,毕竟那是他在美国高价买来的书。因此他就收了些钱。可这就成了别人批判他的借口,说他太自私,太不爱国了,捐献图书怎么还能收钱?这就是奸商,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行为。

  萧光琰当然很气愤,他找领导说,有人卖破烂不是还收钱吗?我这些都是很有科学价值的书,都是高价买来的,这十几箱书我从美国带回来容易吗?收那点钱连零头都算不上!再说,我也没有说要收钱,是他们说要给我的。如果不应该收钱,那他们为啥不明说?

  在那年的新年晚会上,有人编排了一个话剧节目叫《洋博士现形记》。大幕拉开,在小锣声中,一个按萧光琰外貌特征化装成的小丑出场了。小丑自报家门说:“在下萧博士,靠父母的造孽钱,在美国混了个洋博士……待我偷点资料,混进中国,也好捞个一官半职……”

  不久,萧光琰在研究所的专题长被撤掉,改由一位年轻的同志担任,他被“另行分配”了……

  萧光琰在一次次打击中坚定地搞着他的科研工作,在组织的保护下,在他妻子甄素辉的安慰下,他的步伐尽管经常受阻,但始终没停止。

  萧光琰不仅是个高水平的理论研究者,而且动手能力也很强。为了搞实验,他能自己吹出各种精密的玻璃仪器,还经常教工人们吹玻璃的特殊技巧,老玻璃工都很佩服他。

  萧光琰尽管很讲究生活品质,有些“洁癖”,但也并非一个自私的人。他也经常邀请一些年轻的研究人员到他家里,用水果、点心招待他们,大家在一起谈工作谈学习。他还让妻子教这些年轻人学英语,还买英文词典送给他们。为了更好地工作,他在试着融入社会。

  萧光琰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他和爱人甄素辉十分恩爱,两人简直相敬如宾。甄素辉十分贤惠,且善解人意,有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她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家里打理得很温馨,并且具有艺术感;天气骤然变冷时,她会织一件毛衣,给丈夫穿。而萧光琰对妻子也非常体贴。当甄素辉要出去时,他会把妻子的外衣给她披上,并先行一步给妻子开门;当妻子回来脱掉外衣时,他会从旁边把衣服接过挂起来。他处处都表现出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

  萧光琰跟女儿洛洛也相处非常融洽,他常常在工作之余同女儿交流,讨论功课,一块做游戏。洛洛是个漂亮、聪明的女孩,她开朗、热情,品学兼优。在父亲的影响下,她对科学有极大兴趣,在小学时,就能独立组装半导体收音机。

  总之,有个幸福的小家庭,这让萧光琰生活在祖国并不孤独,面对各种挫折也渐渐都扛了过去。他劲头十足地做着他的科研,就像一箱汽油,在为祖国这辆巨大的汽车默默地提供着动力。或者是,他的一腔热血就像石油在燃烧。他已经看到了新中国石油化工业的灿烂曙光!

  1960年代,我国进入文艺震荡期,人们之间糊里糊涂地互相伤害,萧光琰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因为他是从美国回来的,因此被怀疑是“里通外国”,是特务,他再不能好好工作了,还经常被人批斗。

  有一天,他家里突然闯入许多人,他们留在那里不走,和萧家共用厨房和厕所。这让喜欢安静和干净的萧光琰夫妻很难受。并且,他们连饭都不能好好做。因为人太多,厨房太小,往往轮不上他家做饭。这样萧光琰在外面挨了批斗回家连饭都吃不上。为了讥讽他,还有人把“博士”俩字改成“白屎”称呼他……

  最终萧光琰的小家被抄,家里的东西(包括结婚戒指,这是孙中山先生传给他家的东西)都被没收,他被抓进了类似“马棚”的地方,受尽侮辱。他曾被打脚踢,用“三角带”打,让他写检查,交代给敌人搞了多少情报,让他“服软”。可他是个很认真的人,表示确实没什么可交代的。

  最终萧光琰还是不理解自己的遭遇,为了不连累家人,在他被折磨了60天之后,做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举动。

  1968年12月11日,当管理人员喝令遍体鳞伤的萧光琰起床时,却发现他仍在睡觉。于是对方就踢了他两脚。但萧光琰还是没有醒。结果发现他已经死了。验尸结果表面,萧光琰服用了过量的安眠药——巴比妥自杀了。是年,他年仅48岁。

  萧光琰自杀时,妻子甄素辉还在一农场改造。当天下午她被叫到丈夫的研究所,说萧光琰畏罪自杀,让她代替交代罪行。

  面对丈夫的遗体,甄素辉表现得很冷静,甚至没有哭一声,没有掉一滴泪。她只是提了一个要求。她说想请两天假,回家看看多日没见的孩子。当时女儿洛洛才15岁,还未成年,已经多日没见到父母了。因此她得到了批准。

  甄素辉回家后,先没有告诉女儿她父亲去世的消息,只是同洛洛一起包了饺子,两人吃顿饺子庆祝一下母女的团圆。

  自此,甄素辉和女儿基本上没有再露面。数日之后,当人们推开她的家门时,发现的却是她们母女二人的遗体。当时这母女二人紧紧地相拥着躺在床上……

  后来有人推测,那天晚上甄素辉同女儿吃完饺子后,一定给女儿说了很多话。为了打动女儿,同女儿一起去天国寻找萧光琰团聚,甄素辉一定花费了不少心思。不然她不可能打动一个15岁少女的乐观的心。

  在甄素辉母女自杀的头一天,洛洛把她的一张照片送给她的一个好朋友,照片的背面写了几个字:“留作永久的纪念”。只是她的那一位朋友比较粗心,未曾发现这几个字。

  总之,在萧光琰48岁的时候,这个后来被人称为“中国石油之父”的汉子,在另一个世界同爱人和女儿实现了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