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钢铁生产的大国,2022年粗钢产量10.13亿吨,占全球产量的55.3%,铁合金产量超过340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铁合金第一大国。同时,我国也排放了约占全球一半比例的钢铁冶金固废,其中2022年钢渣排放量达到1亿吨以上,铁合金渣排放量达到6000万吨,冶金尘泥排放量达到1400万吨,然而钢铁冶金固废综合利用率却不足30%。作为工业制造大国,有限的自然资源亟待节省,工业系统要绿色发展。
钢铁冶金固废种类非常之多,性质差异极大,根据原材料、生产的基本工艺等,中国钢铁冶金固废大致分为三个大类。一类是钢渣,钢渣具体包括转炉钢渣、电炉钢渣、不锈钢渣、精炼渣、铸余渣等,其中转炉钢渣占比接近90%;一类是铁合金渣,铁合金渣具体包括高炉镍铁渣、电炉镍铁渣、铬铁渣、硅铁渣、硅锰渣等,一类是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固废,具体包括冶金尘泥、烧结除尘灰等。另外,中国钢铁产业的分布有着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在环渤海、长江沿岸,大规模和高度集中的钢铁冶金固废排放带来了诸多问题,钢铁冶金固废的大宗处置和高值化利用迫在眉睫。
钢铁冶金固废的处置与利用要想落到实处,需要资源的供给、装备与技术的支撑、资金的投入,需要产学研的深层次地融合。在今年12月6-8日浙江桐乡举办的2023第六届全国冶金固废及尾矿处理与利用技术交流大会举办期间,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特举办全国钢铁冶金固废处理利用学术与技术交流论坛,论坛将针对钢铁冶金固废排放量大利用率低、上游固废处理与下游应用需求难切合、固废资源分布过于集中、相关这类的产品标准和应用作业规程滞后等问题深入探讨,为钢铁冶金固废资源化利用寻找切实可行的方向、技术与装备。同时,会务组将根据交流情况与代表的实际的需求,举办相关的专家答疑、圆桌会议等活动。
钢铁冶炼渣的前期处置最重要的包含热态渣体冷却处理、冷渣破碎、磁选、粉磨工艺以及熔态改质、活性增效的处理。
水泥、混凝土的年使用量达到百亿吨级,是钢铁冶金固废大宗利用最有效的途径。对于难以用于水泥、混凝土领域的固废,将其用于矿山充填、土壤固化、道路材料等领域是其规模化利用的其他有效途径。较少或不含水泥熟料的全固废胶凝材料是将钢铁冶金固废作为原料提高其掺量的有效办法。
钢铁冶金固废高值化利用方向包含用作陶瓷材料、人造石材、微晶玻璃、岩棉等。烧结陶粒、烧结砖瓦、陶瓷砖都属于陶瓷范畴,要提高冶金渣在陶瓷中的掺量,要设计出以更多高钙、高镁和高铁矿物为主的陶瓷体系,同时,利用冶金熔渣制备人造石材、微晶玻璃、岩棉的技术也是现在的研究热点。